投資實戰指南:如何具體挑選一檔股票?從基本面到技術面一次搞懂
很多人對「投資股票」又愛又怕,常聽到「選股很難」、「萬一選錯怎麼辦」等疑問。其實,選股並不是一定要看財報看到頭昏腦脹,或需要多厲害的專業背景。只要掌握一些基本步驟,就能有條理地篩選出有潛力、相對穩健的標的。 這篇文章會教你,從「基本面」開始,結合「技術面」,再加上「觀察產業與趨勢」三層面,逐步挑選股票的具體做法,並且分享每個步驟的小技巧。 第一步:用基本面找出「好公司」 基本面分析主要是看公司本身的體質,先搞清楚這家公司賺不賺錢、成長性如何、財務是否穩健。 核心指標怎麼看? ✅ 營收與獲利成長率 看最近 3~5 年的營收與稅後淨利是否穩定成長。如果一家公司的營收、獲利每年都在增加,代表它有穩定的業務基礎與成長潛力。 牛熊證街貨分佈圖 ✅ 毛利率與淨利率 毛利率高代表產品或服務有競爭優勢,能創造較高附加價值;淨利率高代表公司營運效率好,能把賺來的錢有效留下。 ✅ 負債比率 負債比率過高,遇到景氣逆風可能會出問題。通常低於 50% 比較安全,但也要看產業特性(例如,金融業或房地產業天生會有較高負債)。 ✅ 自由現金流(FCF) 一間公司有穩定的自由現金流,表示它有足夠資金應對投資、發放股利或還債,不會因短期資金鏈問題而出事。 第二步:從產業與趨勢看未來性 基本面只回答「現在好不好」,但投資需要考慮「未來會不會更好」。所以必須觀察產業趨勢。 如何觀察產業? 看產業的「生命周期」:是剛起步(例如 AI、電動車)、快速成長,還是已經成熟甚至衰退(例如傳統媒體)。 觀察競爭格局:有沒有護城河(技術優勢、品牌、市場占有率),還是容易被其他新公司超越? 是否符合大趨勢:例如高齡化社會帶動醫療、健康照護產業;碳中和政策推動再生能源。 小技巧:多關注政府政策、產業報告(如麥肯錫、波士頓顧問、台經院報告),會對判斷未來性很有幫助。 第三步:技術面協助找進出點 很多人以為技術分析很複雜,但實際上不需要過度研究花俏指標,簡單看「趨勢線」與「均線」即可。 均線觀察法 最常見的有 5 日、20 日、60 日、120 日均線。簡單來說: 股價在 20 日或 60 日均線之上,且均線呈現多頭排列(短期均線在長期均線之上),代表趨勢向上,可以考慮分批布局。 如果跌破長期均線,且均線由上升轉向走平或下彎,就要留意是否趨勢反轉。 支撐與壓力 支撐區:過去多次反彈的價格區間,可視為短期買入參考。 ...